認識空手道
前言
練習空手道,不但有助於體魄、膽識的練成與提升;亦可促人際關係和諧及團隊精神的發揮。尤其是「型」的練習,強調節奏快慢、呼吸勻調、韻律協合,身體美感表現淋漓。即使中、老年人,只要練習速度放慢,不疾不徐,亦屬適宜之運動,為絕好養生之道。
 
一、名稱由來
空手道原名「唐手術」,發源於琉球〈即今日本沖繩縣〉。據清代沈復所著《浮生六記》卷五「中山記歷」載:「國人〈琉球人〉呼中國為唐山,呼華人為唐人。」此與台灣先民之稱中國大陸為唐山,同一理也。「唐」者,即歷史上唐朝之意,如「漢」朝然。故國外有唐人街、漢學之稱,「漢」、「唐」皆指中國而言。同卷又曰:「久米官之子弟,能言,教以漢語;能書,教以漢文。〈中略〉明洪武初,賜閩人三十六姓善操舟者,往來朝貢。國中久米村,梁、蔡、毛、鄭、陳、曾、阮金等姓,乃三十六姓之裔。至今,國人重之。」由此可見,福建的人事物影響琉球甚深。其中也應包括武術,如台灣「陣頭」然。據此,唐手術中,有「型」〈套路〉以閩南語發音者,如「五十四步」、「雲手」。〈按:現今皆改為日語發音〉。有人認為此武術延續少林寺拳法,因為空手道流派中有所謂「少林寺流」者故也。空手道流派中,有剛柔流、松濤館流、糸東流、和道流等,而台灣目前以「松濤館流」為主流。
 
為何唐手術改稱為空手道呢?這是因為獨立的中山王國〈琉球〉,於日本明治年間被滅亡後改稱沖繩縣,再加上中日甲午戰爭〈一八九四年〉後,日本鄙視中國,因此代表中國的「唐」字亦受其抵制。再者,「唐」字日語發音為「から」,與「空」字發音相同,故當唐手術傳至日本本土後,自然地被所謂愛國之士改稱為空手道,以圖脫離與中國歷史深遠的淵源關係。又,「術」改為「道」,亦是期與流行於日本本土的茶道、劍道、柔道、花道之「道」同軌的心理背景下的必然現象。何謂「空」?據云:「空」為武術中「赤手空拳」的具體博技與禪學中的「四大皆空」之抽象概念兩者結合者。換言之,空手道講求心、技、體合一。亦即精神〈心〉、戰術〈技〉、生理〈體〉三者協調一致,眼到、手到、腳到、心到,方可達戰無不勝、勢如破竹、如入無人之地的至高境地。
 
二、基本動作、型與組手
空手道的練習,由基本動作、型〈かた〉、組手〈くみて,即「對打」之意〉三部分構成一體系。一般所說的「南拳北腿」,在空手道裡多有所發揮。甚至有自己使用或奪取對手武器的武功。空手道強調手腳配合,掌握關鍵時機與距離,給予對手致命重擊,日文稱之為「一擊必殺」。手的動作,握拳為攻擊,開掌則為防禦及抓拉對手使之失去平衡之用。而手肘之用,又有縱猿臂、橫猿臂等分別,以撞擊對手下顎、胸部等。而手指則可為五指合併成手刀狀,以砍劈對手頸部;或用五指以形成「手槍狀」,貫入對手胸腹部;或曲拳形成雞頭狀,以抵擋對手拳擊;或成熊掌狀,以撞擊對手腰側部。而拳擊者,則有鑽擊、逆擊等之分。
 
前者左右手足同時前進攻擊對手臉部,尤其鼻樑;後者則左右足前進、左右手同時出擊對手腹部之謂。足之用,有前踢、側踢、迴旋踢、後踢、勾踢等動作,以攻擊對手腹部、臉頰及腰背部。若用膝蓋以撞擊對手臉部、腹部,尤其下體,則其重創最為致命。至於腳的站立法,有一足向前重心在前之前屈立;反之,有後屈立,及不動立、貓足立等。總之,亦可手足並用,用腿掃對手之腳及用手摔倒或拉倒對方後,再加以攻擊。「型」即「套路」,亦即協調手腳並靈活運用其基本動作的熟練技巧,以期達貫通融會境界。
 
此主要目的在假想敵概念的建立,用於獨自一人練武而無對手之時。型的練習,除求技術精進外,亦須了解運氣方法,即吐故納新,使五臟六腑、骨肉肌膚的氣血陰陽運行順暢而不致造成內傷。又,型演練完成
 
最後一個動作時,一定要有「殘心」〈ざんしん〉 ,即敵情概念。易言之,當將對手擊敗後,猶不可大意輕敵,仍然要全神貫注對手舉動,以免其乘隙反擊,造成無謂的傷害。型可分基本型及自由型二類。平安初段至五段、鐵騎初段稱之為基本型。餘者皆謂之自由型。茲以松濤館流為例,自由型之命名有仿自飛禽者,如燕飛、岩鶴、拔塞〈閩南語發音為「豹獅」〉等,顧名思義,前者即形同敏捷輕盈如飛燕;中者神似鶴之屈一足以傲立岩石上;後者如捷豹猛獅之撲噬。其實,靈感來自飛禽走獸之形態動作者,莊子、華陀即有之。《莊子》「刻意篇」曰:「吐故納新,熊經鳥申,為壽而已矣。」
 
《後漢書》「華陀傳」曰:「是以古之仙者為導引之事,熊經鴟顧,引挽腰體,動諸關節,以求難老。」又曰:「吾有一術,名五禽之戲。一曰虎,二曰鹿,三曰熊,四曰猿,五曰鳥。亦以除疾,兼利蹏足,以當導引。」以此觀之,「萬物靜觀皆自得」豈虛言哉?組手即兩人運用拳腳相互防禦、攻擊之謂。對打練習時,可分三階段:一為相互約定你來我往套招的「基本一招」;二為有假動作、彈跳,但仍屬套招的「自由一招」;三為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的「自由對打」。此目的在於訓練如何有效防禦及攻擊對手並使自己不受傷害;當然,在道館武場練習時,亦要顧及對手身體安全才行。
 
因此練習對打時,一定要確實練成「點到為止」的技術,亦即要節制攻擊力道,僅以碰觸對手衣物或皮膚表面為上策,日文稱之為「寸止」。亦即擊中對方前一寸時。必須將力量煞然截止停住,不可毫無節制地
 
直接衝擊而造成嚴重傷害。因此,現今世界空手道比賽規則已修訂為:以拳腳攻擊對手上段〈臉部〉時,只要接近二至五公分的距離,皆採計得分成績,此即為保護選手雙方之安全而設。又在攻擊對手時,一定要喊聲,尤其在自己認為可以擊中對手而得分之瞬間喊聲,其效果更為強烈顯著。通常大聲發出「嘿」或「喝」聲,以增加自己威勢,並圖使對手心理受到脅嚇而餒氣。不但如此,每一套型的中間或即將結束時,必各有一次喊聲,此與軍隊練習刺槍術時之喊殺聲同理,皆具有震撼效果。又,目前國內外空手道比賽已規定不帶面具,其因有二:一為具有真實臨場感;二為增進技術以相互節制冀達到自我保護的目的。更何況在現實生活中,如遇到危急突發狀況時,不可能帶著面具應戰;而倘若遇到搶劫、打殺等危害自家生命安全時,則必須盡全力,出其不意,攻其不備,以攻擊敵方要害,方能脫難。
 
三、進升審查
空手道的段級晉昇,乃依照練習時間長短及技術成熟度而定。「級」由各道館教練自行審查,分為九級,其色帶依次為:白、黃、綠、藍、紫、紅、褐〈褐色又分為三級:褐一、褐二、褐三〉。而「段」則分為兒童段〈十二歲以下〉、青少年段〈十二歲至十八歲〉、成人段〈十八歲以上〉。又,青少年三段則可換算成人初段。凡段位以上者,必須由審查委員公開審查通過,方授予證書。其審查項目即基本動作、型、對打。
 
四、禮儀
「始於禮,終於禮」為空手道的一貫精神之所在。故在道館向教練敬禮或學員間對打前相互敬禮〈亦即先禮後兵,表現君子修養風度之意〉時,皆須說押忍「おす」─日文原文為「〈どうぞ宜しく〉お願い致します」,簡稱為「おす」─,譯成中文,即「〈請多多指教〉拜託」之意。而敬禮方式有二:一為站立鞠躬;另一則為日式之「正坐」,亦即雙膝著地,腳背向後伸直平放,臀部坐於兩腳跟上,上半身挺直之姿。後者敬禮時,雙手相向,掌心向下貼地,上半身前傾鞠躬〈按:最敬禮方式,應以額頭碰觸雙手背者〉。通常向教練敬禮〈第二式〉時機,皆在正式練習前後為之;尤其練完畢下課前,學員須向後轉背對教練整理服裝以示禮貌,再轉向前正坐閉目,調整氣息後,全體朗誦「道館訓」〈即精神訓詞,如:慎防輕舉妄動〉。
 
五、競技與術語
目前空手道競技項目有二:一為「型」的比賽;另一則為「對打」。選手雙方腰帶顏色分別為「あか」〈赤〉與「あお」〈青〉,以示區別。每場裁判中,有一位主審及二或四位副審;副審手持赤、青兩面旗;而所有裁判術語,皆採用日語發音,如「始め」〈開始〉「止め」〈停止〉「取りません」〈未得分〉「引り分け」〈平手〉「あか〈あお〉の勝ち」〈「赤〈青〉獲勝」〉等。至如手勢、舉旗方式、得分標準等等,皆由世界空手道組織統一明定之。職是之故,空手道日語的術語發音,非正確且充分瞭解其意義不可。
 
六、結論
空手道之道是一條永無止境的學習的道路,是韻律與美的結合;亦是技和藝的究極,而其中所蘊含的道理,與日常生活相契合。練習空手道,是毅力、耐力、體能、心性的絕佳修業。透過不斷的自我鍛鍊,必能使心靈氣魄皆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。
 
空手道知識歷史